融商观察|宏观经济研究之投供应链、投折扣业态的逻辑分享 | |
发表时间:2024-09-30 阅读次数: 字体:【大中小】 | |
观点集锦: l 马克思说“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我们关注消费是因为消费是当下的破局之路。 l 谈消费就得谈社会结构,就得谈消费理念、消费偏好。当下为什么投供应链?本质是让“消费”回归“消费”,把握结构性机会,“风浪越大鱼越贵”! l 中财融商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时艰! 第一部分 近年来,国家多次发布关于扩大内需的政策文件,旨在加快构建一个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什么如此重视消费,可以从以下几组数据进行分析: 从宏观数据来看,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61.7万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一季度增长5.3%,二季度增长4.7%。这一增长趋势与年初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全年5%的预期增速目标相吻合,显示出国内经济在上半年保持了平稳运行。然而,当我们回顾过去的数据,这一增速实际上已经显示出放缓迹象。此外,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随着房地产业的持续调整,以及需求疲软和通缩压力给制造业投资带来的影响,未来中国GDP增长势头仍可能继续放缓。 这就意味着时代红利在弱化,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结构性的机会。而拆分GDP的构成,无外乎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哪一驾马车更稳定,更具备持续增长活力呢?接下来,我们将逐一分析这三者的表现和潜力。 首先来看出口,中国凭借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制造业基础,被誉为“世界工厂”。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出口份额不断扩大,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参与者。然而,近年来中国的出口增长趋势有所放缓。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1、全球化进程的减缓: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各国对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呼声越来越高,以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作为全球供应链中心的地位。 2、中美贸易战的影响:自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局势紧张,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对商品的依赖度逐步降低,同时对我国的芯片、高端技术进行封锁、限制等。这些措施对我国的出口造成了较大冲击。 3、全球不稳定因素增加:尽管全球总体局势相对稳定,但局部地区的紧张局势和突发事件频发。如全球新冠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无疑对国际贸易和合作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事件不仅干扰了正常的贸易流动,也增加了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尤其像俄乌冲突等突发事件,进一步加剧了全球贸易的紧张局势,使得出口面临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再来看投资。从宏观数据来看,2024年前几个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呈现同比下降趋势。除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外,整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较低,这也就意味着供给端某些行业存在着产能过剩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领域的投资强度也呈现出放缓的趋势,投资也难以扛起拉动经济增长的大旗。 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下行对整个投资行业都造成了较大的冲击。房地产产业链长,带动的消费和投资强度都比较大。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需求疲软导致新房销售额比2021年7月的峰值下降47.2%,销售面积下降46.8%;近70个城市的新建住宅价格已较峰值下降8.0%,二手房价格则下降了14.0%。在供给方面,房屋销售的持续疲软导致新项目进一步收缩,今年1-4月新房开工面积同比下降了24.6%,住房竣工面积同比下降了20.4%。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扩大内需尤为重要。“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消费是占整个GDP比重最大的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国家强调扩大内需是在整个世界经济脱钩、生产要素集聚爆发,供给不断扩大,而需求疲软的情况下提出的,消费,正是当下的破局之路! 自“李克强经济学”主张“从投资驱动到消费驱动”已过去十余年,我国经济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渐迈入消费新时代。同时也清晰地看到消费的三大趋势: 一是老龄化推升消费倾向。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在人口红利阶段,占比较高的经济劳动人口收入大于支出、快速积累财富,居民部门消费倾向下降、储蓄倾向上升;人口红利消退后,老龄人口消费超过储蓄,导致居民部门消费倾向上升、储蓄倾向下降。受传统节俭观念、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薄弱的影响,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意向较高。但2010年我国经济劳动人口见顶、老龄化进程加快后,消费倾向持续上升。 二是地产挤出效应下行,居民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消费。随着城镇化率到达一定程度后,房地产投资进入下行通道。以往市场惯性思维往往把地产和消费挂钩,即房地产周期拉动住房相关商品消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目前服务消费的占比已超过40%。特别是在2008年至2016年三轮房价上涨期间,地产销售与居民消费性支出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向后看,随着房地产投资的降温,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意愿将会逐渐恢复,因为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减弱,居民可以将更多的收入用于其他消费或投资。 三是新消费观念崛起,消费更加趋于理性。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根据德勤调研,2023年消费者购物首先考虑刚性需求(占比41%))和性价比高的产品(占比36%)。同时超过九成用户在购买时会进行比价,约八成用户会主动搜索优惠券。这表明,在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后,人们正逐渐回归消费的本质,更加重视“物美价廉”的产品。 第二部分 消费的复苏不是全面的复苏,而是结构化的复苏。从消费者信心指数不难看出目前大家还是信心不足,消费者信心指数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如何寻找结构性的机会?这需要我们对社会结构、消费理念和消费偏好去做更进一步的判断。 首先来看社会结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憧憬美好的社会,比如康帕内拉写《太阳城》描述美好社会,莫尔写《乌托邦》也是在憧憬美好社会。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可见橄榄型社会是我们目前的奋斗目标。 橄榄型社会,也叫做纺锤型社会,就是两头小中间大,即以“中等收入层”或“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社会。这样的社会结构被认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现代社会结构。而与之对立的还有一个社会结构:M型社会。 日本趋势学家、经济评论家、管理顾问师、政策顾问师大前研一在《中下阶层的冲击》(ロウアーミドルの冲撃)一书中提出M型社会(M-shapedSociety)的概念,此书中文翻译为《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描述的是日本社会由原来以中产阶级为社会主流,转变为富裕与贫穷两个极端。在消费分级方面,消费能力上升的人群对品质有更高追求,而消费降级的群体则更倾向于高性价比商品。我们目前就面临着这种中产阶级消失的“陷阱”。 M型社会下,一部分高知的中产阶级人群因为收入下降,不动产缩水,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也不断降低,导致消费水平下降,但是对品质的追求不减,就会通过供应链寻找平替。这个时候在价格、品质和服务这个“不可能三角形”中,消费者找到了一个牺牲服务,而换取低价和高品质的平衡,从而衍生出了新的消费模式——白牌替代品牌,供应链直供替代经销商模式。 《M型社会》一书中也对企业如何生存下去提出了建议:社会进入中低阶层时代,这意味着,企业应该重新定位消费群,将中低阶层放在主要消费群的位置上。为此,企业必须精简流通环节、降低成本,从而为中低阶层开发“感觉好、价格低”,以及价廉物美的“新奢华”商品,创造M型社会的盈利增长点。 宏观经济的冲击使得当下国内经济短暂的按下了暂停键,这对我们来说反而是一个思考和复盘的机会,我们会更加理性地去思考真正的需要所在,让消费回归其本质。我们坚信深蹲是为了更好地起跳,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改进宏观经济政策和促进消费模式转变,当下的调整将为经济的长期增长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除了社会结构的变化,我们再来看消费理念和消费偏好的变化:目前消费者在购买决策时更加趋向于理性和冷静,更多地思考和沉淀,一方面表现为开始审视消费的意义,通过消费表达自己,展现个人品位和价值观,表现为悦己主义,为商品所蕴含的正能量或传递的价值买单;另一方面表现为购买决策时更加注重性价比,呈现出“买少,买精,用久”的消费模式。这样的变化也为消费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逻辑。 由于人口基数,大家的共识是中国是个广阔的市场。过去受益于人口基数,长久以来中国的供应链供给并不稀缺。当市场上有较大流量红利的时候,没有人会关注效率与成本,高速的增长足以抹平成本的浪费。但近年来,市场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从2018年开始,综合电商行业MAU数据涨幅非常有限,电商行业各家的DAU均值出现了此消彼长的情况,这意味着移动流量市场已经进入了零和市场,用户增长红利已经触碰到了天花板,开源越来越难,集中的渠道越来越贵、越来越少。 当开源越发艰难时,如何提高整个供应链条上的效率实现“降本增效”,自然也就成了很多企业所关心的命题,可谓生命攸关的话题。供应链和折扣业态或许是不错的投资机会。 首先来看供应链。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加上疫情的影响,导致消费疲软。在这种背景下,品牌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导致营销成本上升,品牌增长面临瓶颈期,赚钱难度提升。尽管一些品牌销售规模庞大,但经营成果并不理想。同时,品牌的估值溢价已经很高了,使得投资者在投后退出时也面临困难。 此外,经历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大的渠道更迭已趋于稳定。展望未来,至少在近几年内,市场的流量渠道、消费者行为方面都不会有新的红利,这意味着消费品和零售行业的代际变化将放缓,相应的投资标的也会减少。而那些跟着渠道机会、品类机会成长起来的供应链企业往往是能赚钱的。这一类型的供应链企业应该具备一定的技术壁垒或者是能产生一定规模效应的企业,与品牌相比,它们的估值通常较低,但关键在于,如果供应链企业能够在行业增长的关键时期抓住机会,成为头部规模企业或拥有强大壁垒的企业,那么它们将能够带来可观的投资回报。 我们看好折扣业态的逻辑其实与供应链逻辑相似,它们都能直接触及消费者(to C)。我们将这类企业称为“前端盒子”企业,即那些位于供应链前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企业。折扣业态的成功关键在于拥有自有品牌,能简化中间的经销商环节,提高整体的经营周转效率,实现让消费者用更少的钱获得最大化的消费体验。 过去,品牌是信息不对称的产物。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当我们能找到品牌产品的源头供应商时,无疑会更在乎性价比。这也是我们当下投供应链、投折扣业态的逻辑! 第三部分 今年来,整个股权投资市场环境应该是偏冷的,一方面是企业发展难,一方面是“募投管退”难,但是中财融商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仍然坚定看好供应链企业,看好折扣业态,愿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度时艰! 【宝鸡赋比兴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中财融商已投企业赋比兴,致力于成为新世代年轻人酒饮产品的创新策划和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新酒饮领域不断创新,建立了行业内首个新酒饮研究中心。针对Z世代年轻人的口味和需求,公司开发了包括梅酒、果酒、酸奶酒、花果茶复合酒、米酒、清酒等多品类矩阵系列。在果酒领域,公司与上海贵酒、醉鹅娘、叮咚买菜、蔚来汽车、盒马等知名品牌达成合作。在啤酒方面,京小盒、奥特乐、奥乐齐、同城酒库、盒马等也是公司的合作伙伴。目前公司在雅安扩产,计划新建设年产20万吨精酿啤酒和5万吨果酒项目,进一步扩大产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价格更低、口感更丰富、口味更多样化的精酿啤酒和果酒。 【温州蓝盒子啤酒有限公司(轩博精酿)】 中财融商已投企业温州蓝盒子啤酒有限公司(轩博精酿),以精酿啤酒销售为主营业务,以在线直销及电商的方式展开销售,首次提出“用平价精酿对工业啤酒进行消费升级理念”。线上全平台累计消费客户达500万,复购率近30%,品牌目前月销额已破千万。荣获中国酒饮新锐品牌精酿品类TOP1、创意酒热度榜精酿品类TOP1、精酿融资TOP1、精酿用户数TOP1、沙利文权威认证“中国全网精酿啤酒销量第一”。 【杭州拼便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中财融商已投企业拼便宜是一家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便利店智能集采平台公司。该平台主要提供商品价格数据分析、智能配送分单服务,结合集采分单算法帮助门店匹配最优价格的采购方案,让店主、供应商、物流三方实现有效连接,变分散市场为集中市场。旨在帮助门店降低经营成本、提升资金周转效率、降低库存积压、减少门店商品过期损耗等。拼便宜自2017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运用数字技术优化快消品供应链,通过搭建智能化、柔性化的智能服务平台,直击传统供应链“冗长、分散、低效”的痛点,实现供需两端信息与需求的高效匹配与成本优化,已成为基于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创新技术的集供应链、物流、零售业解决方案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新经济企业。2024年4月,拼便宜成功入选“2024杭州独角兽企业榜”。 【折扣牛(郑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中财融商合作企业折扣牛,是一家专注于社区零售的硬折扣连锁超市品牌,提供24小时全时段营业服务,公司以效率为核心,通过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集采降低终端价格,提供给消费者更低的价格。其商品价格相较于街边社区店和夫妻老婆店,同等商品的价格会再低20%-25%左右,目前公司商品种类丰富,主要包括米面油盐、厨房调味品、零食、酒水饮料、日用百货、洗化用品等品类,还拥有自有品牌如牛奶营行·鲜牛乳、旺著明·五常长香米、鲜啤等。创始人马昕彤的愿景是将折扣牛打造成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零售品牌,满足消费者对高性价比商品的需求。 |
|
上一篇:关于非常规油气能源行业市场和技术研究 | |
下一篇:没有了 |